35+危机?前端工程师的职业“第二春”在哪里

嗨,屏幕前的各位兄弟姐妹,我是宝典菌

作为一个在代码堆里摸爬滚打十来年的老兵,也带过团队的“老油条”,

今天不想跟你们聊技术八股,也不想聊职业规划的条条框框,

就想跟你们掏心窝子地聊聊,那个总让我们心头一紧的词——35岁危机



PS:我们会长期输出高质量的前端面试技巧、技术原理解析、前端职业生涯规划,欢迎点个关注和星标,防止下次想用找不到哦!



你们是不是觉得,35+危机这个词就像个影子,老是挥之不去?

眼下行业下行,很多公司都锁了hc,机会越来越少。

而且技术迭代快得飞起,自己的精力却大不如前,再看看身边那些卷的嗷嗷叫的年轻人,心里多少有点慌。

我们很多人,为了不被淘汰,不得不以更“卷”的姿态去工作,去拼命。

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同行:为了赶项目,晚上11、12点下班成了常态;

周末也时不时要响应工作;

每天睁眼就是工作,闭眼就是睡觉,仿佛身体只是一个写代码的机器。

慢慢地,我们很多人都活成了“工具人”


我们开始忽略身体的信号,忘记了陪家人吃饭的温馨,没见过天黑之前下班是什么样子,

甚至连抬头看看天上的云、街边的小花,都成了奢侈。

卷的时候就很容易迷茫,我这样拼命到底为了什么?我的生活除了工作,还有什么?

当我们在内卷的泥潭里越陷越深,把自己的世界越活越窄的时候,所谓的“35岁危机”才真正变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。

我想说,破局的关键,不是你再多学几个框架,也不是你再多熬几个通宵,而是你得先活回一个“人样儿”!


“工具人”的焦虑

为什么35岁会变成一道坎儿?

往深了说,这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,更是行业下行、资源缩减,导致大家不得不“内卷”的必然结果。

当市场变得僧多粥少,每个人都想抢那点资源的时候,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。

我们为了保住饭碗,为了升职加薪,被迫加入了这场无休止的“军备竞赛”:

学最火的技术、做最难的项目、加最狠的班。结果呢?


精力透支,身体亮红灯:

曾经通宵改 Bug 眼睛都不带眨的你,现在是不是加班到十点就腰酸背痛?

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透支健康去“卷”,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。

生活失衡,只剩工作:

陪家人的时间少了,自己的兴趣爱好荒废了,甚至和朋友的聚会都一推再推。

当你的生活只剩下工作,人就会变得单薄、脆弱。

视野变窄,思维固化:

每天埋头于具体的需求和代码,你可能很久没抬头看看行业的大方向了。

只在技术内部“卷”,会让你逐渐失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,也失去了拓宽边界的能力。

社交匮乏,人脉枯竭:

你有多久没主动去认识新朋友了?除了同事,你还有多少可以倾诉、可以互相帮助的人脉?

扪心自问,当真的遇到职业困境,你身边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帮你?


所以,当我们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入到“卷”中,把自己活成一个“工具人”的时候,

看似保住了“饭碗”,实则正在一点点失去作为“人”的厚度和弹性。

而这种失去,才是35岁危机的真正内核。


破局之道

先活回一个“人”,才有穿越周期的力量!

别再焦虑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了,也别总想着去搞什么“副业”来拯救自己。

很多人一说副业就两眼放光,结果呢?主业没做好,副业也没起来,两头空。

要知道,当下都过不好,那由当下组成的未来又怎么会好呢?

所以,我的建议是:回到初心,回到当下,先成为一个“完整的人”。

这才是你穿越周期的力量,也是你职业“第二春”的真正起点。


具体怎么做?

1. 扎实基本功,把主业做成你的“基本盘”

别舍本逐末,你现在的工作,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。只有把主业做好,你才有底气去谈其他。

技术基本功要稳:

别只追新鲜玩意,那些对底层原理的深刻理解、对核心逻辑的穿透能力,才是你前端生涯真正的“内功”。

它不仅仅是你脑子里背了多少八股文,更是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能否从这些“点”中抽丝剥茧,理解技术运行的本质;

能否跳出框架和库的表面,看清它们解决的核心问题;

能否洞察用户交互背后的心理和行为模式;

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和用户洞察,巧妙地融入到业务场景中,为产品创造价值。

我见过太多年轻人,光知道怎么用,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用、更不知道怎么才能用得更好,一遇到稍微深一点的问题就懵了。

反而是那些真正把技术吃透、能把原理和实践打通的老兵,才能在任何技术浪潮下都站稳脚跟。


学会解决问题,而不只是实现需求的工具人:

不要满足于“把功能做出来”,要多思考:这个功能为什么这么设计?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?它对业务的影响是什么?

我在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卡点?我觉得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式或者交互方式?

怎么利用AI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效率?

当你能够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时,你的价值就不仅仅是“代码工人”了。


在主业中寻找破局点:

别总觉得公司里没机会,很多时候机会就藏在你身边。

  • 尝试转岗: 如果你对其他领域有兴趣,比如产品、项目管理、后端开发,试着在公司内部寻找转岗机会。甚至运营、营销等岗位,只要你感兴趣,可以从这里面获得想要的能力,而且有机会的话,都可以试试。
  • 培养新能力: 在工作中主动承担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任务,比如团队管理、项目协调、技术方案设计。这些能力的培养,会让你变得更全面,也更有竞争力。
  • 做个“多面手”: 比如,我带团队的时候,发现一些同事除了代码写得好,还能把技术方案讲得特别清楚,或者组织能力特别强。这些“非技术”能力,往往是他们职业生涯里更闪光的点。

2. 打开自己,去链接更广阔的世界

内卷最可怕的地方,就是把你的世界越活越窄。是时候走出小圈子,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了。

多出去学习和交流:

不仅仅是参加技术会议,也可以是行业沙龙,甚至是跨界的交流活动。

听听不同领域的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,你会发现很多启发。

主动建立人脉:

别等到失业了才想起“我还有谁能帮我?”

现在就开始盘点你的人脉资源,多和同行交流,多和不同领域的人认识。

这些人脉可能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就成了你的贵人。

这些机会可能是别人随手转发一下,但是对于你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。

参与感兴趣的社群:

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去开阔视野,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虽然眼下可能对你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作用,但是当未来某一天,你需要资源的时候,说不定就有美好发生。

3. 回到本心,盘点你的“私藏”资源

很多人一想转型就盯着“我要做副业”、“我要赚钱”,但不知道做什么好。

你想想,如果一个副业很容易就入门而且能赚到钱,能等到我们入局吗?

要不然就是早早入局的人开始知识付费 教我们入门,被割韭菜,要么就是骗局!

培养副业不能只盯着能赚多少钱,应该把它当成一个种子,先把种子种下去再说。


这个时候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深挖,问问自己:

我真正擅长什么?

除了前端开发,你还有什么独门绝技?是沟通能力特别强?是组织能力出众?是特别会写文章?

还是有某个小众的兴趣,并且能把它做到极致?

我有什么“私藏”的资源?

你的知识、你的经验、你的人脉、甚至你的兴趣爱好,这些都是你的宝贵资源。

把它们列出来,看看有没有能变现的可能,或者能为你职业发展赋能的可能。

问问自己,什么能让你快乐?

如果一个事情能让你感到快乐、有成就感,那么即使初期不赚钱,你也能坚持下去。

这种内在驱动力,比外部的压力更持久。


这不是让你盲目去搞副业,而是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,用你的优势去拓展可能性。


结语:这是一个储藏期,请相信你自己!

亲爱的朋友,35岁真的不是你职业生涯的终点。

它更像是一个储藏期,一个让你停下来,好好沉淀资源、积蓄力量的时期。

我们无法改变行业下行的趋势,也无法让竞争不那么“卷”。

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,改变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。

当你的精力不再被无意义的内耗消耗,当你的世界不再被狭隘的工作束缚,当你的内心重新找回宁静和充实

——你,就活回了一个完整的人。

一个更健康、更开阔、更懂得自我价值的人,才能在未来不确定性中,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。

所以,别再焦虑了。


从现在开始,把眼前的生活过好,把主业做扎实,打开你的世界,去链接更多的人,去发现你内在的宝藏。

相信我,也请相信你自己,你拥有足够的力量,去度过所谓的“35+危机”,迎来你真正的职业“第二春”!


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,或者想分享你的故事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咱们一起聊聊!


写在最后

还没有使用过我们的刷题网站(https://fe.ecool.fun/)或者小程序前端面试题宝典的同学,如果近期准备或者正在找工作,千万不要错过,题库主打题全和更新快哦~。

有会员购买、辅导咨询的小伙伴,可以通过下面的二维码,联系我们的小助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