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前端兄弟们都在忙啥?一个8年老兵的流水帐


哎,2025年了,大环境嘛,懂得都懂。 老兵,32岁,工作8年,坐标杭州大厂边缘部门。最近部门刚折腾完裁员重组,我们部门就剩我一根纯前端的独苗了。看着身边Java、.NET、PHP、Python的兄弟们,我时常感觉自己在演一出“孤胆英雄”的戏码。老板倒是想让我带团队,被我婉拒了——上次带人的体验,想起来都觉得掉头发。现在琢磨着,还不如定好规矩、多弄点培训分享,把大家的水平往上拉拉,我也好专心搞我的前端(虽然这想法挺奢侈的)。

说说我们都在折腾啥吧,感觉就是个“啥都得会点”的杂烩:

  1. 一个人当几个人用:全栈是“被逼”出来的
    • 光会写页面真的不够看了。我现在得撸起袖子搞 Node.js,甚至硬啃 Rust(这玩意儿写写 Web Server、命令行还挺酷),就想在后端那块能帮上点忙,证明咱前端不止三板斧。老板都说:“前端还是有点窄了…” 这话听着扎心,但也是现实。现在能活得好点的,要么是懂架构的,要么是吃透业务的,专精某个细分方向的哥们儿,日子是真不好过。
    • 框架也在变。最近用 Astro 试着搞了个健康看板,意外地香!开发快、性能好、维护也不像以前那么头大。感觉以后内部项目都要往 Astro 上靠了。重写文档站点?我干了一个月!一万多行的老古董,还得考虑和老后端数据兼容,想想都累麻了。

后遗症:

  • 每天切 3~4 个进程,脑袋要炸。
  • 领导想让我带 3 个新人,我拒绝——带不动,真的带不动。
  1. 低代码这个“大坑”,跳还是不跳?

背景:  公司给甲方做了一个“拖拉拽就能做会员营销”的低代码 CRM。合同金额一千万,源码 150 万行,框架用的是 .NET + 自研 workflow 引擎。前端部分被框死成四件套:

  • React 低代码设计器
  • plugins(其实就是 UMD 脚本,挂在 iframe 里)
  • Web API(GraphQL 套壳)
  • workflow 画布(基于 React Flow)

我负责把老 UI 换成 Ant Design X,顺便把 200 多个表单组件抽成 Monorepo。

  • 把 antd4 升级 antd5,token 换 cssinjs,全局搜索 1.2 万处 className 替换。
  • 抽 Monorepo:
    • 根目录 pnpm-workspace.yaml 列 48 个包。
    • 每个包独立 tsconfig.build.json,打包用 tsup。
  • 性能优化:
    • Vite 拆 vendor:把 react-flow-renderer 单独 chunk,首屏减 400 KB。
    • 动态 import:表单组件全懒加载,首屏再减 200 KB。

踩坑日记:

  • pnpm-lock.yaml 冲突 300 行,原因是乙方有人偷偷用 npm 安装。
  • React Flow 11 → 12 的 edge type 改 API,连夜写 codemod 替换 800 处。

最终结论是:重构成本 > 重做,项目进入“维护性停摆”。

经验:  低代码不是银弹,是债务。2025 年谁再喊“无代码”“低代码”,先让他看看 lock 文件。

  1. 谁还不是个运维?搞监控搞到心塞

目标:  把散落在 Java / .NET / PHP / Python / Node 里的日志、指标、链路全接进来,统一用阿里云 SLS + Grafana。

落地步骤:

  1. 日志
    • 前端用 @alife/logger 打埋点;
    • 接入 SLS 的 WebTracking 域名,CORS 预检一次过。
  2. 指标
    • 前端 Web-Vitals 直接推到 SLS;
    • 后端用 otel-collector 转 Prometheus remote write。
  3. 链路
    • Node 服务用 Jaeger;
    • .NET 老系统用 SkyWalking 的 dotnet-agent;
    • 统一在 Grafana Tempo 里做关联。
  4. 告警
    • 事件中心写了 30 %,排期排到 2026。
    • 临时方案:钉钉机器人 + 群通知,简单粗暴。

KPI:

  • iOS 首屏 900 ms,安卓 1100 ms(骨架屏 + 分包 + 预渲染)。
  • 前端 JS 错误率 < 0.3 %,老板终于点头。
  1. AI:从“玩具”到“外挂”

我自己玩了三条 AI 线:
代码层:Cursor + Copilot + CodeRabbit。

  • 覆盖率:业务代码 40 % 由 AI 生成,单测 70 %。
  • 痛点:React 18 + Vite 5 的 HMR 经常把 AI 补全的 import 路径冲掉。
    工作流:本地跑 n8n,想魔改,结果源码 1.5 M 行,Turbo 管理,直接劝退。
  • 退而求其次:用 n8n 只做审批流 webhook,轻量接入。
    端到端:Operator(Anthropic)+ Browser-use。
  • 跑回归:把 50 条核心用例写成自然语言,夜里自动跑,第二天收报告。
  • 难点:企微 webview 里 Cookie 沙盒,AI 登录总被踢。目前折中方案:iOS 真机 + Appium。

现状: 公司层面只允许 AI 在“监控告警”场景落地(怕合规)。个人层面:AI 先替代“搬砖”,再替代“写周报”。下一步可能就是“替代我”。

写在最后:前途迷茫,且行且珍惜

  • 累是真累:“三四个进程随时切” 是常态,脑袋经常嗡嗡响。任务动不动就堆积个把月。
  • 动荡是真动荡:“半年一小裁,一年一大裁”,行情低迷得让人心慌。我自己明年想回武汉老家,简历总是石沉大海。纯靠技术吃饭?越来越觉得投入产出比低得吓人。
  • 饭碗不保的担忧:悲观估计,按现在这个淘汰速度,未来几年,六七成的前端兄弟可能都得被迫转行。市场真要好起来,乐观说也得熬上三年。
  • 吐槽归吐槽:看 Vue 项目忍不住发链接吐个槽,搞搞新技术也能带来点小兴奋(Astro 真香预警!),但更多时候是“全是未知的未来…走一步算一步了”。

一句话总结:2025的前端兄弟们,不是在“全栈求生”的路上,就是在“填坑避雷”的途中。技术要广、心态要稳、头发……且掉且珍惜吧!


最后

还没有使用过我们刷题网站(https://fe.ecool.fun/)或者刷题小程序的同学,如果近期准备或者正在找工作,千万不要错过,题库已经更新1600多道面试题,除了八股文,还有现在面试官青睐的场景题,甚至最热的AI与前端相关的面试题已经更新,努力做全网最全最新的前端刷题网站。


有会员购买、辅导咨询的小伙伴,可以通过下面的二维码,联系我们的小助手。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