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前言
我是个在前端摸爬滚打十多年的“老油条”,码过各种埋点 SDK,也被自己写的监控埋坑埋到差点翻车。想在这篇文章里跟大家聊聊——到底怎么才能把前端监控方案做得不只是“跑通”那么简单,而是真正能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、减少线上折腾。
还记得有次上线新版本,A/B 流量实验突然跳出一堆白屏用户。监控埋点只报了一个接口超时,定位到具体场景却毫无头绪。后来翻了半天日志,才挖出是同一个接口在某个老旧安卓机型上被网络劫持,返回了 302 重定向。我当时心里苦:
““埋点 SDK 把接口错误都归到 XHR fail,根本没记录下真实状态码。”
从那之后,我就立志——前端监控,不能只盯一个指标,要越细越好。
有人说:埋个 window.onerror
、addEventListener('unhandledrejection')
就够了。结果是:
后端同学爱加链路追踪 ID?前端也应该给每个用户会话打个唯一标志。这样你既能串起一连串操作,也能把接口、路由、点击等多条数据汇总到一个请求链。
有一次产品经理想看“页面可交互时间(TTI)”,让我埋 performance.timing
。我直接翻了个白眼:
““你要的是 TTI,但浏览器指标里只有 FCP、LCP、DOMContentLoaded……”
最后搞了一个“手动 TTI”,在关键脚本都加载完后,放一个 window.__tti = Date.now()
,再加埋点上报。结果发现,React 组件挂载后用户其实还要等待第三方广告脚本插入 DOM,才算“可用了”。
经验:性能监控要贴近真实业务场景,不能盯着指标打转,要从用户感知出发。
我刷面试的时候,HR 问我“打点方式哪种好?”我答得支吾其词——到底是手写 fetch('/log', ...)
,还是用第三方 SDK?
后来我在项目里折中:
这样既保证了关键路径的可追溯性,又不至于让业务同学天天被埋点折磨。
“案例 A:埋点“掉链”导致统计失真
一次大促,PV 数据突然暴跌。原来新版去掉了旧版的onhashchange
事件监听,忘记埋替代的路由监控。
教训:切换路由方案时,一定要梳理所有历史 hook,并配合灰度发布验证。
“案例 B:错误上报泛滥,报警像吵闹的蚊子
某天凌晨,报警系统炸了:网络抖动导致 SDK 上传失败进入无限重试,结果上万条错误堆积。
解决:给失败上报加上“重试上限”和“去重窗口”(比如同一错误 5 分钟内只报一次),报警瞬间安静。
“案例 C:性能监控没覆盖到第三方脚本
产品想看“整体页面渲染耗时”,结果埋点只盯了自家 JS。真正拖慢页面的,是广告脚本和推荐组件。
方法:用MutationObserver
检测关键 DOM 变化时机,埋点埋在广告容器插入完成,拿到完整链路数据。
讲完这些,想到最近一位同学在群里问:“前端监控到底该花多少精力?”我的回答是:
“能救命的监控,一点点埋;能省事的监控,一步到位;其余的,等到真卡了再补。
监控不是压力山大,也不是装逼利器。把它当成日常的“安全带”和“导航”,关键时刻它能救你一命。不知道你们还碰到过什么奇葩监控场景?评论区聊起来~😉
还没有使用过我们刷题网站(https://fe.ecool.fun/)或者前端面试题宝典的同学,如果近期准备或者正在找工作,千万不要错过,题库主打无广告和更新快哦~。
有会员购买、辅导咨询的小伙伴,可以通过下面的二维码,联系我们的小助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