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屏幕前的各位兄弟姐妹,我是宝典菌。
我们前端,可能是公司里最卷的岗位之一。天天加班加点,追最新的技术栈,像素级还原设计稿,为了那100毫秒的性能提升死磕到底。
但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:尽管我们做了这么多,但在很多公司里,我们总感觉自己处于食物链的下游?为什么在讨论核心战略、分配项目奖金、甚至决定项目方向时,前端的声音总是那么微弱,甚至最先被排除在外?
最近我和一些朋友聊起这个话题,并进行了一些思考。对于我们这个角色,在很多公司的权力结构和价值链条中,天然地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。
前端的工作,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基础设施,而不是稀缺的核心价值。
在很多管理者眼中,前端技术栈的更迭再快,本质上也是可以 快速可复制的。
但资本 (决定公司生死)、市场 (带来客户和收入)、核心后端算法(构建技术壁垒),只有这些被认为是稀缺且难以替代的。
在一个体系里,回报总是会向稀缺的一方倾斜。这就是为什么,尽管我们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,但在价值排序上,却常常被放在后面。
公司的资源分配,通常不是按谁干得最累,而是按谁能影响最终的资源流向。
我们来看看一个典型项目的流程:
在这个工作链条里,前端往往是的最后的一环。我们是落地者 ,但不是 决策者。
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PI的制定。很多时候,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后端定义的、对UI极其不友好的数据结构,然后在客户端,写大量的"垃圾代码😳"去适配。我们很少有话语权,去反向推动后端,为我们提供更合理的API。
在一个体系里,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回报分配 。我们前端,就是那个强大的生产力,但我们离生产关系的核心------资金、客户、股权------太远了。
这个观点在前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后端的价值是显性的:服务挂了,网站500,所有人都看得见,这是P0级事故。
销售的价值是显性的:签下一个订单,公司账户里多了几百万,这是最直接的功劳。
前端的价值,很多时候是隐性的:
这些问题,不会让系统立刻崩溃,但它们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,慢慢地侵蚀用户的好感和留存率。我们前端工程师,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进行性能优化、代码重构,这些工作极其重要,但它们的价值,很难被量化,也很难被非技术人员看见。
一个看不见的价值,自然就很难在资源分配时,获得足够的话语权。
聊了这么多困境,并不是为了贩卖焦虑。认清现实,是为了更好地突围。
我认为前端工程师要改变边缘化的处境,有三条路可以走:
懂业务,成为产品工程师
不要只做一个接需求的人。多去问产品经理为什么?多去了解我们的用户画像、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。当你能从业务价值、用户增长的角度,去提出技术方案或产品建议时,你的角色就不再是一个执行者,而是一个共创者。
成为领域专家
在一个垂直领域,做到团队甚至公司里的Top 1。
成为性能优化专家 ,用翔实的数据(LCP, INP, CLS)和业务指标(转化率、留存率),来证明你的优化,为公司带来了多少实实在在的收益。或者成为可视化专家,能用Three.js, D3.js实现别人实现不了的复杂图表和3D效果。或者成为工程化专家,能搭建一套让团队开发效率翻倍的工具链。
当你拥有了不可替代性,你的话语权自然就来了。
扩展影响力,成为团队枢纽
主动承担起更多的"连接"工作。
去和后端吵架,推动更合理的API设计。
去给测试同学赋能,开发提效工具。
多做技术分享,多写技术文档,把你的知识沉淀下来,赋能给整个团队。
当你成为团队不可或缺资源时,你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你写的那些代码。
写在最后
前端开发,绝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岗位。恰恰相反,因为我们离用户最近,我们本该是产品体验的第一负责人。
问题的关键,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主动地,从代码实现的舒适区里走出来,去承担更多的责任(内卷🤣),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,去证明我们那些看不见的价值。
这条路,不好走,但必须走,你们觉得呢🤔
原文链接:https://juejin.cn/post/7553490066326650914
🔥号外~号外~
最近我们推出了大厂的一手面经模块,都是刚面完的小伙伴们热乎乎分享的:
这些面经都是花了不少心思整理的,比网上那些过时的八股文靠谱多了。
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这里👉前端面试题宝典(打开小程序,首页即可直接领取【大厂真实面经】),也可直接联系小助理咨询。
毕竟信息差就是竞争力,早点了解面试套路,早点拿到心仪offer!
有会员购买、辅导咨询的小伙伴,可以通过下面的二维码,联系我们的小助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