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答案:
跨平台指的是跨操作系统,而跨端是指客户端。
客户端的特点就是有界面、有逻辑,所以包含逻辑跨端和渲染跨端。主要的客户端有 web、安卓、ios、iot 设备等。
现在主流的跨端方案有 react native、weex、flutter、kraken 以及各家自研的跨端引擎等。
跨端包括逻辑跨端和渲染跨端,rn 的逻辑跨端是基于 js 引擎,通过 bridge 注入一些设备能力的 api,而渲染跨端则是使用安卓、ios 实现 react 的 virtual dom 的渲染。
其中 native api 和组件(灰色画出的部分)并没有做到双端一致,而且有的时候扩展图中灰色部分需要原生配合,混杂 rn 代码和自己扩展的代码导致代码比较难管理。最著名的事件就是 airbnb 从最大的 react native 支持者到弃用 react native。
weex 也是类似的思路来实现跨端的,不过他对接的上层 ui 框架是 vue,而且努力做到了双端的组件 和 api 的一致性(虽然后续维护跟不上了)。架构和上图类似。
flutter 是近些年流行的跨端方案,跨的端包括安卓、ios、web 等。它最大的特点是渲染不是基于操作系统的组件,而是直接基于绘图库(skia)来绘制的,这样做到了渲染的跨端。逻辑的跨端也不是基于 js 引擎,而是自研的 dart vm 来跨端,通过 dart 语言来写逻辑,
跨端包括两部分,渲染跨端和逻辑跨端。有时候只需要渲染跨端、有时候只需要逻辑跨端,有的时候需要完整的跨端引擎,这 3 种情况都有各自的适用场景。
kraken 就是一个跨端渲染引擎,基于 flutter 的绘图能力实现了 css 的渲染,实现了渲染的跨端。
跨端引擎很依赖底层实现的组件和 api,用开源方案也一样得扩展这部分,所以有一定规模的团队都会选择自研。
自研跨端引擎会和 rn、weex 不同:
渲染部分不需要实现 virtual dom 的渲染,而是直接对接 dom api,上层应用基于这些 dom api 实现跨端渲染。这样理论上可以对接任意前端框架。
逻辑部分也是基于 js 引擎,通过 binding 直接注入一些 c++ 实现的 api,或者运行时通过 bridge 来注入一些安卓、ios 实现的 api。
自研跨端引擎的好处是组件和 api 可以自己扩展,更快的响应业务的需求。其中组件和 api 的双端一致性,以及统一的 api 的设计都是难点。
其实跨端和跨平台的思路类似,都是实现一个容器,给它提供统一的 api,这套 api 由不同的平台各自实现,保证一致的功能。
具体一些的话,跨端分为渲染和逻辑跨端,有的时候只需要单独的渲染跨端方案(比如 karen)和逻辑跨端方案,有的时候需要完整的跨端引擎。
weex、react native 的渲染部分都是通过实现了 virtual dom 的渲染,用安卓、ios 各自的渲染方式实现,逻辑部分使用 js 引擎,通过 bridge 注入一些安卓、ios 的 api。
flutter 则是直接使用 skia 绘图库绘制,并且逻辑跨端使用 dart vm。
但是不管具体实现怎样,思路都大同小异:跨端引擎需要实现一个渲染引擎、实现一个 vm,基于这套架构实现各种组件和 api,跨端容器上层对接一个 ui 框架,再上层的业务代码可以基于容器的 api 实现跨端的渲染和逻辑
这两天 web container 比较火,其实也是一种跨平台技术,它是在浏览器里面实现的容器,通过 wasm 实现了 node 的 api,这样在这个容器里面可以跑 node 代码。其实思路比较常见,但是是一个新场景。
浏览器容器之上又跑了个容器,容器套娃。
最近更新时间:2024-01-24